上周深圳楼市供给量、成交套数、成交面积、成交金额4大指标大幅下跌
时间在一天天靠近年底,天气在一天天转凉。和天气相比,深圳楼市正在先行一步进入寒冬,在过去的一周,深圳楼市的供给量、成交套数、成交面积、成交金额指标都出现了大幅下跌,虽然市场最主要的指标——成交价格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但没有成交量支撑的市场价格,恐怕坚挺不了多久。
市场成交大幅走低
从10月28日到11月4日,深圳新开盘项目只有一个,即位于布吉的康达尔花园五期蝴蝶堡,该项目推出546套住宅,实现均价1.1万元/平方米。
这一周是10月以来,入市项目最少的一周。整个10月份,深圳共有12个住宅项目获批预售,而10月市场实际推售的住宅项目至少在14个以上,绝大多数项目都集中在10月上旬和中旬发售,下旬推盘量出现明显萎靡——从10月22日到28日只有2个新盘入市,而28日迄今,则只有康达尔花园五期蝴蝶堡一个新盘进入市场。
根据深圳国土房管局数据显示,10月28日到11月4日,深圳商品住宅成交总套数为258套,平均日成交37套,比前周的670套下降61.5%;总成交面积2.61万平方米,平均日成交0.37万平方米,比前周下降55.7%;总成交金额为4.65亿元,日均成交0.66亿元,比前周下降36.2%。市场出现成交套数、成交面积、成交金额大幅下跌的现象。
开发商仍在高价圈地
11月2日,深圳政府公开出让观澜两宗宅地块组成的深圳首批住宅产业化试点用地,被和黄以10.2亿元高价全部收入囊中,楼面地价分别达到了6487元/平方米和6826元/平方米。
就在该地块拍卖前一天,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出让金缴纳的新规定“39号文”正式施行,根据该规定,今后房地产商只有缴清全部土地款,才能拿到土地证进入后续的开发、销售环节,不能再进行“缴一部分,盖一部分,回笼一部分资金”的开发模式。
在全国各地,地王此起彼伏,一个疑问是,政策调控,市场萎靡,供给下降,成交更是大幅走低,但为何开发商仍要高价拿地,收不回成本怎么办?这是否是不理性?有观点认为,土地市场供需失衡是最基本原因。项目类公司,拿到一块地做一个项目,没有土地等于直接死亡。正在扩张版图的公司,新城市的新土地是巩固异地市场的棋子,是维持发展速度的保证。上市房企,为了向投资者交代,必须拿地。准备上市的公司,土地储备是上市必须准备的筹码。或许就是这些心态,导致了地王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