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楼市现双降 经适房开始保障中产
- 2007年12月04日
- 今年10月、11月注定是中国楼市不平凡的时期。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武汉等大城市的楼市,不同幅度地出现了成交量和价格的“双降”局面,部分城市甚至降价幅度高达20%,一时间,部分媒体和专业人士中的“拐点说”迅速流传开来。
与此同时,据新华社报道,11月份在新加坡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演讲称:“经济适用房大多数面向中产阶层。”并提到:“政府的职责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廉租房,让那些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温总理的讲话掷地有声,立刻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试图打压一路暴涨的房价,最近两个月,楼市“拐点”的迹象似乎显示着调控措施的见效。而就在这个时候,温总理关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讲话更是招致各方的关注。
这是否意味着,政府主导的双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未来几年将持续加大供应?这对目前僵持中的房价会带来何种冲击?高收入阶层(投资者和炒房者)、中产阶层(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阶层目前在中国楼市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对未来楼市持有何种心态?为了理清上述问题,本报记者分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武汉等城市采访,结合温总理新加坡讲话的精神,全面解读目前初现“拐点”迹象的楼市现状。
房地产如果过度市场化,偏重营利性,忽略保障性,疯狂涨价就会成为一个必然结果。专家认为,让政府责任归政府,让市场规律归市场将是一个“完美状态”。在整组特别报道中,我们将一一加以深入剖析。
熙熙攘攘的北京三环主路上,初冬暖阳打在马路两旁华贵耀眼的楼盘玻璃幕墙上,反射进“房子”和妻子的眼睛里,似乎在拷问着,“你什么时候买我?”
让人气短、胸闷——家庭年收入8万的“房子”,捏着工作5年来仅有的8万元人民币存折,手心的汗意甚浓。
仅一周后,夫妇俩嗅到了变化。
11月末,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说,经济适用房大多数面向中产阶层,户均九十平方米。
一对“中产”夫妇的购房尴尬
“房子”是北京中关村一家电子有限公司员工陈睿的网名,妻子徐慧是另外一间电子配件公司的普通职员。夫妇俩年入8万,最大梦想是在北京有一套自己的房。
今年11月5日,北京确定城八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家庭收入、住房、资产标准,下发的《关于印发北京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家庭收入、住房、资产准入标准的通知》说,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标准为:1人户、2人户、3人户、4人户、5人户家庭年收入分别低于22700元、36300元、45300元、52900元、60000元。
陈睿哭笑不得,“我们看商品房自卑得要死,看了规定,又恨不得工资少点。”
经济适用房没戏,只能考虑商品房了。但五环内开盘的楼越来越少,开盘价格越来越高,即使想在四环内购买一套性价比高些的二手房也不容易,“就算每平方米1万元,70平方米也得70多万元,首付后剩下的60多万元,月供4000元可让我怎么活?”
不断奔波看房,让陈睿嘴巴上起的脓包,消了又肿,肿了又消,徐慧的体重也从105斤直线下降到95斤。
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东部片区一位范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二手房上涨趋势依然明显,其中,尤以CBD核心区房价上涨势头强劲。“周边的二手楼均价目前为15000到16000元,高则18000到23000元。从8月开始一直到10月,每个月平均涨速为15%。”他说。
地产专家、北发投总裁杜猛则说,“北京房价涨势强劲,二环周边均价已达3万元,三环周边达2.5万元,五环内已突破万元,上月北京房价增幅依然保持10%以上。” 把城镇居民从高房价中解脱?
据悉,11月18日至21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新加坡期间,对中国住房建设提出了“四点考虑”: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建设经济适用房;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由市场提供高档住房;政府要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统筹兼顾,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府应提供和保障土地供应”。
温总理说:“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层的。”这句话被认为是近些年中央领导第一次把中等收入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住房的范畴。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赵振华说,以前更多地关注低收入群体,现在不但要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而且要扩大到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