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之一
动工遭遇拆迁难题
1993年5月25日,作为深圳“八五”计划重点工程,总投资4.8亿元人民币的深圳市百货广场奠基。
但很快,拆迁首先给意气风发的深百广场重重一击。
深圳市百货广场大厦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育泉告诉记者,还没有开始建,深圳市百货广场大厦遇到的第一个难关是拆迁,该地块原属深圳果菜公司、食品公司、中医院等数家单位,要动工必须先把它们安置好。该项目从1993年初开始拆,一直到当年底才基本拆完,开发方分别在深圳7个地方买了100多套房子安置这些拆迁户,当时房价高涨,单单这一项,开发方就花费数千万元。总的来说,由于拆迁面积比较大,涉及单位多,开发方支出不菲。
据刘育泉提供的统计数据,该项目共有47户个人拆迁户,拆除面积达到5053.23平方米,单位拆迁户14个,拆除面积11869.47平方米,其中5个单位回迁,回迁安置商业面积6502.51平方米,回迁写字楼929.76平方米;9个单位要求赔偿,赔偿金额高达148603843.1元。
刘育泉说,由于大厦延迟交楼,一些回迁的个人拆迁户发现大厦的设计是写字楼,不是住宅,不满的他们马上向公司要求赔偿。2000年,个人拆迁户联合向法院提出诉讼,到年底法院终审判决公司向这些个人拆迁户赔偿约900万元。由于公司无法支付这笔赔偿金,大厦数层的楼房随即被法院查封。
在单位拆迁户方面,由于回迁协议等纠纷,双方也开始打官司,类似的官司就有数起。
前世之二
频频停工错过良机
从1993年开始动工,由于资金和股东内部问题,深圳市百货广场大厦频频停工,最长的一次是1995年,停工将近一年,一直到1999年底大厦才全部建成,足足花了6年的时间。
一个广为外界看好的大厦,建设进程为何如此曲折?有知情人说是因为资金不足,也有人称是股东内部问题造成。
在一位知情人的帮助下,记者拿到了一份关于该大厦各股东方情况的报告,报告首次披露了大厦股权更替的整个过程,以及各股东的背景。
报告称,深圳市百货广场大厦开发有限公司最初的股东方为深圳市百货公司、深圳银鹏房地产有限公司和深圳合能房地产有限公司,三家公司作为甲、乙、丙三方于1991年10月签订“合作开发‘深圳市百货广场’合同书”,约定甲方“深圳百货公司”享有30%权益;乙方“银鹏公司”享有21%的权益;丙方“合能公司”享有49%的权益,三方共同开发百货广场。
银鹏公司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和深圳市东鹏公司(现盐田港股份开发有限公司)三方投资建立,后因国家要求银行与企业实体脱钩,银鹏公司于1993年8月将其在深圳百货广场大厦中享有的21%权益中的18%转让给深圳合能公司。
深圳合能公司为广州军区二部驻深企业,在1993年8月接受了银鹏公司18%的权益,享有对深圳百货广场大厦67%的权益。为符合中央要求军企分家的规定,1994年1月6日,合能公司又将其所享有的对深圳百货大厦67%权益转让给企辉集团(中国)发展有限公司。
当时,企辉集团(中国)发展有限公司为广州军区二部在香港的外派企业,在深圳合能公司将其享有的深圳百货广场大厦的权益转让给企辉集团公司后,为完善项目投资法律手续,1995年初,企辉集团(中国)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了独资企业——企辉实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随后,由企辉实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作为股东方来完成对深圳百货广场大厦的投资,也就是说,大厦建设的后续资金基本由该公司支出。
此时,银鹏公司在深圳百货广场还剩有3%的股份。2000年8月9日,深圳市中级法院对银鹏公司该3%股份进行公开拍卖,当时企辉公司办公室主任姚宝国以4670000元竞得。2002年10月8日姚宝国将该3%股份转让给一位韩姓女士。
至此,百货广场大厦股东更替基本尘埃落定。
两家带有国企色彩的大股东,在大厦建设关键时期接连退出,记者无从得知这是否对大厦建设造成影响。记者试图联系采访企辉公司负责人,多次努力均告无果。多个知情人告诉记者:“他”不会接受你们的采访,你们也找不到“他”。
虽然外界无法得知百货广场大厦停工的真正原因,但毋庸置疑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停工,使这个作为深圳首个大型百货广场项目来开发的大厦不只一次地错过黄金发展机会。更糟糕的是,由于延迟交楼,该大厦惹来众多官司,令大厦经营雪上加霜。
今生之一
5年“繁衍”上百业主
在采访中,不少知情人都告诉记者,深圳市百货广场大厦业主太多,目前大厦的业主大约有100多个,仅近6万平方米的裙楼(商业面积)就有50个业主。这些业主一开会就骂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