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 楼价上涨不得人心 深圳楼市该做如何选择?
  • 2005年03月11日
  •     目前,房价上涨几乎已成为全国各大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统一基调,于是,在这种“全国地产一片红”的大背景下,一向以理性、成熟、稳健著称的深圳房地产市场似乎也按捺不住,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投身到房价疯涨的洪流中去。

      深圳房价的大幅上涨似乎已有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根据调查显示,深圳人均GDP、家庭年均收入、历年职工平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人均经济指标均位于国内主要城市之首,而深圳中心城区(指罗湖、福田)楼价却只及上海中心区的45%;北京的房价连续三年涨幅超过10%,而深圳只在5%左右徘徊。由此看来,深圳楼市为了保住其全国领跑者的地位,楼价似乎到了非涨不可的地步。于是,便有专家做出了深圳楼价2005年乃至未来几年都将大幅上涨的战略性预测。

      显然,这一结论及预测是在对比深圳及同级别的各大城市各项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得出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在认可上海、北京等城市房价上涨合理性的基础上得出的。而对于北京、上海等地楼价上涨是否理性的判别,实际在此前已有了一锤定音的结论。北京房价在泡沫论的攻击下涨幅已明显回落,而上海政府亦在近期出台措施,要限制房价的疯狂涨势。如此看来,深圳楼价要在此非理性时期向上海、北京等地看齐,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而从衡量一个城市房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房价收入比来看,2004年深圳比较适中的房价收入比为4.95:1,处于国际认可的3:1-6:1的区间范围内,而上海的9.68:1及北京的8.93:1显然已超出了这一警戒线,深圳若要盲目地攀高房价,恐怕也要令自身走在危险的边缘。

      再从购买群体来分析,上海、北京等地由于城市本身的特殊性,城市购房群体中境外、我国港台地区高端买家及专业炒房人士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应该说,两地中心城区超高的楼价基本是拜这类人士所赐。而这一不稳定的买家结构也为楼盘天价的持续稳定性设置了更高的风险。深圳显然缺乏这样的买家,由于城市发展历史短暂及城市本身的定位,深圳城市居住环境及各项配套建设的现状很难吸引境外及港台地区高端买家进驻,因此深圳要想达到如上海、北京般的超高房价尚不具备雄厚的“群众基础”。

      对于目前疯涨的楼价,除了发展商及少部分投资者在偷着乐之外,更多的则是来自各方的指责和抨击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甚至将房价疯涨所带来的危害上升到了破坏当前构建中国和谐社会政治主题的高度。对于房价攀高对社会所带来的灾难性是否如此深重我们且不去考究,仅从易宪容在其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忧郁,已充分显示出有识之士对房价疯涨的极其不认同。而在民间,不论是北京的个人集资合作建房运动,还是深圳网上聚集高学历人士集资买断楼盘后再行分配的“明购”倡议,其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均只有一个:有效压低房价,减轻购房者的负担。从这些主力购买群挖空心思、奇思妙想地抵制楼市涨价潮的运动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房价的疯涨是怎样的不得人心!房价的疯涨显然也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有消息显示,如何抑制房价疯涨已成为今年两会主要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显然,讨论的结果将是政府从金融、税收、土地等多个领域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房价的上涨。

      实际上,目前深圳楼价已处于高位运行,关内楼价节节攀升,就连关外许多热点区域的普通楼盘价格也已冲破5000元/平方米大关,甚至直达6000元/平方米。发展商看到的只是置业者抢购楼盘的表面繁荣,而显然忽视了这种抢购行为实际上也来源于置业者对楼价上涨的担忧。发展商有没有想过,当楼价疯涨成购房者难以承受之重时,他们还会抢购吗?

      面对民间、专家、政府的联手抵制,是为保住或挽回自身全国领跑者的地位而继续追高房价,还是保持楼价稳定,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政治主题的拦路虎,深圳楼市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深圳市新豪方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2015-2018 Holdfound 联系我们 | 备案:粤ICP备17102985号-1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