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 宏观调控利好深圳地产 2005年地产让投资做主
  • 2005年03月18日
  •     一直以来,深圳地产市场以其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精神,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肯定。九十年代初期,深圳地产更是被公认为全国的“样板”,但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上海、北京等地一浪高过一浪的投资热潮,将地产市场演绎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无论是从产品、房价、还是理念、营销活动等,均频频出彩,风华正茂。有人说深圳地产过于低调,也有人认为本地经济更注重稳健的运行,无论如何,凭借着拥有多项傲视全国数据指标的深圳,当前地产市场尤其是地产价格与其他城市的差异并非真实的地域差别的体现。

    宏观调控利好深圳地产

      显然有着非常多的要素,在左右着房地产市场,在纯粹的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中,经济学家们习惯用“看不见的手”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诠释各种市场要素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当然这撇开了政府调控对于市场的监管与干预,而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则明显地受到市场之“手”及政府调控之“手”的双重影响,并共同刻画出房地产市场独有的轮廓。

      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不能说没有下大功夫。其实,自1993年以来,国家就开始有步骤地施行严厉的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去年的“8.31大限”,“121号文件”、央行加息等,更是将地产行业的调控推向了新的高度。而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今年的国土资源管理任务时,连续用了4个“严”字: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从严执法,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7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再次以“严”字当头阐述了今年的土地政策:继续严把土地“闸门”,继续实行从严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

      与此相呼应的是,深圳市政府自2002年实施土地紧缩政策以来,2003、2004年土地供应总量持续减少,而且,2004年在关内各区没有推出土地,所有关内土地交易都来自企业转让。2005年,深圳特区内土地供应闸门也已经关闭。日前,市领导在会见和记黄埔高层时透露,今年深圳特区内土地一块都不卖。这就意味着:今年,乃至明年的大半年时间内,特区内的地产开发,将只能在开发商既得的土地上做文章。土地的紧缩,阻止了市场的新进入者,也顺势加重了握有土地的开发商的份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调控之“手”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市场经济之“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需求不变而供应短缺时,市场杠杆必然向卖方倾斜。由此可见,未来深圳的地产投资将面临强大的需求挤压,新一轮的地产腾飞波澜呼之欲出,投资深圳地产也正当其时。

    优越环境注入投资信心

      CEPA、9+2经济圈等机制全面拓展了深圳地产市场的纵深,在空前广阔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下,随着区域内交流的日益密切,区域经济的相融性、互补性日益增强,深圳房地产业的埠内外辐射能力将日益增强。而已纳入到整个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深圳地产,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服务领域,将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港五大跨境工程使地域阻隔不复存在,已经完工的皇岗—落马洲口岸新桥、沙头角口岸新桥和罗湖口岸人行桥改建工程,使得深港一体化变得愈发真切。不久后,西部通道口岸、皇岗地铁口岸的完工将使深港之手越握越紧,港人投资、港人北上创业居行的环境将大为改善。

      “和谐深圳、效益深圳”透露出政府稳健务实的城市发展战略,“图书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的规划,则彰显着这座年轻城市的品味与活力,地铁1、4号线开通及其他线路的开工建设,进一步拓宽了城市的外延,一个活力四射的大都会正循序渐进展现在人们面前。

      另外,从需求市场上看,近十年来平均每年有约20~25万人从外地进入深圳,截至2003年,深圳全市常住人口达557.41万人,深圳人口总数以每年7~10%的高速机械增长,极大地增加了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本地居民的居家需求,港人北上所产生的物业需求,外来创业者扎根深圳的置业需求,甚至由于城市的吸引力所诱发的外埠人士置业需求等等,多股力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需求合力,深圳的房地产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地产投资将被进一步激活。

  深圳市新豪方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2015-2018 Holdfound 联系我们 | 备案:粤ICP备17102985号-1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