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不应以涨价为代价
2005年是地产界的多事之秋。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接二连三地出台,地方实施细则接踵而来,一度将地产商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一旁观望的真实需求者大喜若望,但是转眼两个月过去,这种大喜很有可能变成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延伸阅读:深圳地产进入微妙时刻 八月楼市将迎来复苏?
本报记者根据深圳市官方发布的5月份地产销售数据经过计算后发现,5月份深圳共售出住宅7137套,销售金额达47.5亿元,均价为6820元/平方米。与前4月6443元/平方米的均价相比,每平方米上涨了377元,涨幅达5.85%。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楼盘的价格都比预定的要低,但是相对于过往的基数,目前的价格仍然是不断攀升。这本来也无可厚非,因为现实是物价指数也在不断攀升,房地产价格也只是水涨船高而已。
值得警惕的是,经过两个月的压抑,楼市的风向已经悄然转变,从政府部门的我们打压的是投机而不是房价、二手房征收个人所得税为时尚早,到开发商的观望已成为过去、该给温州购房团发勋章,中介商的新政压不住真正的需求等等。令人担忧的是,在我们的采访中发现,目前不少开发商已经作好准备重新登场,而且他们预期的起点要比原来还高不少。
楼市复苏论已经广为传播。作为“业内人士”,我们当然希望楼市不要倒下去。我们不但希望楼市服苏,而且希望看到楼市不断健康发展下去。但是我们以为楼市的复苏不应以涨价为代价,如果发展商们都希望借复苏之机大捞一把,以达到堤内损失堤外补的目的,我们宁愿复苏来得更晚一些,因为这样透支楼市内功会更严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