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 人口剧增支撑商业扩容 深圳商圈上演格局之变
  • 2005年10月18日
  •     目前深圳商圈的“格局之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圈的地域分布发生变化,即深圳的商圈布局从传统的商业据点罗湖扩展到全市,形成“多圈鼎立之势”;二是商圈的商业业态发生演变,主导经营业态从百货商店、超级市场转向大型购物中心,一批shoppingmall正在逐渐形成。影响商圈地域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片区人口数量、居民购买能力和交通条件三个方面,无论从哪个因素来分析,深圳商圈都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

    人口剧增支撑商业扩容

      一是人口数量对商业的影响十分显著,一般人口越多商业便越繁荣,尤其是大型商圈的形成,必须具有足够的人口数量作为支撑。根据有关部门研究,一个5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中心需要有50万常住人口的支撑,而深圳这两年总人口超过1000万,常住人口也在800万以上,这对深圳新商圈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强大消费力提升商业档次

      支撑商圈的形成和发展,仅有人口数量是不够的,它还要求片区人口具有一定的购买能力,这就是以前关外商圈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而2004年深圳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这说明深圳具有非常大的消费能力,而且深圳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年轻白领消费意识超前,深圳完全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来支撑新的商圈形成。

    交通网络为商业项目布点

      此外,商圈的形成还与交通条件密不可分,如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郊区兴起的大型购物中心“摩尔”便与美国发达的交通网络和汽车普及有关。而如今深圳的私家车比例在全国是很高的,再加上地铁的开通和“一横八纵”交通网络的完善,给深圳商圈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交通保证。

    老商圈弊端暴露呼唤革新

      深圳新兴商圈的形成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产物,而深圳原有的几大商圈已经逐渐暴露出了本身的弊端,表现出了滞后的一面,超常规发展速度是深圳商圈病态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店过多,专业商业设施比较缺乏,深圳商业网点按数量计算90%是小门店。二是转型过多,整体素质较低,比如华强北是由工业转为商业,东门是由老居民区转为商业。三是重商轻文,深圳的商业区极少表现出商业与文化结合的特点,消费行为显得过于单薄,缺乏广州、上海一样的逛街文化。四是街区缺失,深圳的商圈绝大多数都是承担功能相当繁重的区域,缺乏街区感较强的商圈。比如华强北、人民南、东门都处于交通要道的主干道上,这对于休闲消费是不利的。具体来说东门商圈空间地块狭小,道路拥挤,绿化休闲设施缺乏,人民南商圈人气不足,华强北商圈交通阻塞商业业态不全。可开发区域所剩无几,所以正是由于几大老商圈的局限,深圳新型商圈才呼之欲出。

  深圳市新豪方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2015-2018 Holdfound 联系我们 | 备案:粤ICP备17102985号-1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