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萎缩·复苏
深圳特区报地产新闻部和深圳中原深港研究中心联合推出2005年前三季度深圳商业地产研究分析报告
2005年,地产新政的实施,给商品住房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部分投资者退出商品住房投资市场,而其中一部分较有实力的投资者将转战商用物业市场,为商用物业市场发展推波助澜。从市场状况来看,地产新政实施给商用物业市场带来了短期的不良影响。不单地产开发商放缓了开发速度,买方与租赁方也纷纷持币观看,使得市场成交不断萎缩。
1—3季度,商用物业市场表现为“一波三折”——新政前的火热、新政后的萎缩以及目前的复苏。
一、新供应量分析:关外主导供应
2005年前三季度,深圳商业供应量较为可观,推出市场的面积达108万平方米,延续着2004年商铺市场供应旺盛发展势头。在零售业对外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大型商业网点将受限等因素影响下,深圳商业房地产市场加速了发展的步伐,纯商业物业与社区商业共同得到大力的发展。
特别是龙岗、宝安关外两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地产发展速度,供应量大大超过关内各区,成为集中放量的新兴区域。(下图为各区供应量比较)
宝安商业供应方面独占半壁江山。1—9月,宝安商业市场供应量达56万平方米之巨,占全市的52%,除永一国际电子商品交易展览中心达33万平方米之外,鸿隆广场、香缤广场、尚都·新天地商铺也分别达7万、4.6万和4.3万平方米。龙岗也继续在商业地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月,其总供应量20万平方米,占全市的17.7%。关内各区中,南山供应量最大,12.1万平方米,占全市的11%,罗湖、福田都只有少量新供应商业面积。另外,随着地铁的开通,其商业部分备受广罗大众的关注,4.4万平方米的一期商业终于面对社会进行招租,引起较大的轰动。二、买卖成交分析(一)成交单数分析:第三季度回暖(成交单数:单)
与写字楼成交一样,今年商业成交单数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程度的萎缩,比去年同期下降24.72%,特别是第二季度,同比下降了53.72%,只有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84%,新政影响开始退减,市场回复较活跃状态。
造成这么大的成交单数滑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成交过热,今年短期习惯性回落;二是新政出台使投资者有彷徨心理,持观看态度,暂缓投资行为。
(二)成交面积分析:逐渐走出低谷(成交面积:万平方米)、
虽然成交单数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成交面积却基本持平,只下降了7.74%,显然,市场大额面积成交较去年同期为多。1—9月份,共成交42.59万平方米,其中第一季度成交18.2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升12.23%;第二季度成交12.3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4.42%;第三季度成交11.9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0.44%。
新政给商铺成交带来较大的影响,新政出台后,发展商和投资者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使市场成交严重萎缩。5-8月,成交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成交量徘徊在3-4万平方米/月之间,低于去年每月平均交易量,更远低于今年春节前后成交高峰期。到了9月,从开盘商铺的销售情况来看,一手物业重新受到市场投资者的青睐,市场销售看涨,新政的影响逐渐减弱,商铺成交回复活跃。
(三)成交价格分析:稳定攀升(成交价格:元/平方米)
深圳商铺成交价格今年一路飘红,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上扬。
前三季度,商铺平均价格为14973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2.55%,其中第一季度成交均价为15121.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4.96%;第二季度成交均价为1316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0.37%;第三季度成交均价为16616元/平方米,同比增长约31.12%。
今年和去年,深圳商业成交主要集中在龙岗和宝安,以及南山,造成总体成交价格不高,但随着环境不断改善,销售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宝安中心区成交均价更是直冲3万元/平方米,使得今年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上扬。特别是8月后,福田、罗湖等关内开始放量,对成交价格有较大的影响,将全市均价不断推向高端。
(四)租金分析:老商圈保持稳定,新兴中心区成长快
虽然商铺质量总体不断提升,但由于目前供应量过于庞大,商业租金水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华强北、东门商圈继续抛离其他商圈,处于领头羊位置,平均租金在1100—1500元/平方米,大大高于其他区域;人民南、蔡屋围、中心区、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等商圈作为第二集团军,租金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