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22万套安居房,合计1700多万平方米,随着上市交易越来越多,二手安居房市场前景将一路看好
安居房是指为实施国家“安居工程”而建造的住房。它是由国家安排的专项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共建的面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对人均居住面积在7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提供的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由政府补贴的非赢利性住房。狭义的安居房现在已经被经济适用房所取代。广义安居房的概念指所有非纯商业性质的、不以赢利为第一目的的政策性用房。
延伸阅读:安居房买卖五大攻略
深圳从1988年出台并开始实施房改政策至今,深圳的安居房总量达到了22万套,如果以平均每套80平方米计算,深圳的安居房总量突破了1760万平方米。因此,安居房上市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从2000年深圳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开始对安居房“松绑”至今,安居房上市已成为深圳二手楼市的最大亮点和关注点。
二手安居房占据半壁江山
继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在今年4-8月份组织销售了950套经济适用房后,10月,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又发出通告,规划中的“定向分配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安托山大型“经济适用房”住宅区已被命名为“侨香村”,年底即将动工。按照先前确定的规划,“侨香村”共分东、西两片。其中,东片总建筑面积约54.3万平方米,总住户约4000户。西片总建筑面积约36.2万平方米,总住户约3000户。市国土部门的这两则消息,无疑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深圳二手楼市又增添了亮点,迎来新的契机,这也预示深圳安居房总量将突破1800万平方米。
延伸阅读:受政策刺激 安居房虽放量上市但仍有羁绊
1988年6月深圳出台了房改政策,当年10月1日开始实施。1989年深圳市又率先提出建设微利房,以成本价向居民出售,并委托原深圳市住宅局负责开发建设。住宅局可获微利,以弥补建设福利房的亏损,业内专家称,它实际上是一种成本房。深圳市每年约供应福利房2000余套,微利房7000余套,从那时起至今的10多年间,深圳市及一些中央、广东省的驻深单位为了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陆续兴建了如莲花北村、益田村、彩田村、梅林一村等一些生活小区,共计22万套安居房,面积1700余万平方米。这些安居房分布在深圳的各个行政区,其中以福田区、南山区和宝安区居多,如福田区,约3万多套,其中又以北部的下梅林、莲花北、景田北,南部的益田村最为集中,具体项目如莲花北村、下梅林片区的梅林一村、益田路-福强路片区的益田村等都是超大社区,还有景田村、南山的桃源村等项目。
《2005年深圳房地产年鉴》上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12月31日,深圳的商品住宅存量套数近63万套。安居房与商品住宅的比例达到0.35。
延伸阅读:深圳安居房选址安托山片区 力争工程项目今年内动工
为改善住房条件,安居房“松绑”
国家安居工程是国家为推动房改,加快城市住宅建设及解困和建立住房新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由于安居房的价格比商品房低很多,且其主导思想是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因此,全国各地对安居房的申请都作出了严格的政策规定,在深圳,安居房的业主一直只有使用权和占有权,没有收益权与处分权,换言之,安居房在其产权证(绿本)未换成商品房产权证(红本)之前,是不可以上市,即出售或出租。
安居房这种被誉为一套住房“定终身”的束缚终于得以改善,深圳市政府为改善住房条件,扩大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激活房地产三级市场,于1999年10月市政府以第88号令颁布了《深圳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制度改革若干规定》并定于2000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定》完善了我市实施住房商品化改革11年以来所形成的一整套房改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安居房取得全部产权及上市交易的问题。
事实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原来住在解困小区的不少中低收入家庭也水涨船高。在经济条件允许后,有相当一部分的业主希望能改善居住条件而搬入居住条件更为优越的商品房楼盘。另外,二手房市场交易的活跃,原来以低价买入的安居房一旦上市便可赚钱,所以不少安居房业主也乐意放盘。
2000年7月1日安居房上市的时间概念即是深圳市安居房取得全部产权工作启动的一个信号。从这一天开始,凡是已经领取了安居房(绿皮)房地产证的业主都可以在征得原产权单位同意后向市房改办申请取得安居房全部产权,换领市场商品房(红皮)房地产证。办理了这些手续后,安居房即成为市场商品房,权利人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可以进入市场交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办理了“绿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