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十一五”规划政协委员频亮鲜活点子
“初、高中分离办学”、“小区车位可买卖产权”、“2013年撤销全部街道办事处”,15日,一项又一项建议在市政协四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接连被提出,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教育、住房等成关注热点。围绕全市“十一五”规划,市政协委员们各展所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市长许宗衡的高度赞赏。市政协主席李德成、常务副市长刘应力等领导也出席会议并发言。
许宗衡在认真听取政协常委和委员们的发言之后,对委员们的建议表示高度赞赏。许宗衡向政协委员们坦承自己内心所面临的三大压力:第一个压力是,深圳GDP总量已经十分巨大,如何在基数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保持GDP高速稳定增长,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情;第二个压力是,深圳经历了25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约经济继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土地资源紧缺,水、大气阴霾等环境污染较严重,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还有特区内外经济二元化发展、资源紧缺、社会治安、交通拥堵等问题也在困扰着我们;第三个压力是,改革的难度进一步增大。一方面今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与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改革涉及的利益群体较大,实施起来会遇到一定阻力。许宗衡最后表示,尽管有压力,但“仍然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有好的领导班子、好的改革思路、好的发展环境和好的发展趋势”。
李德成总结会议时提出,政协要广集民智,为进一步制定好“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李德成提出:实现“十一五”规划一是要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二是在发展目的上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市民关心的上学难、看病难、环境污染、交通不畅、社会治安严峻等问题;三是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要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市政协副主席姜忠、李连和、余晖鸿、钟晓渝、陈观光、黄中伟、陈思平也参加了会议。
许宗衡 坦承三大压力
1.GDP如何在基数大的情况下保持高速稳定增长。
2.制约经济继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
3.改革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指出四大信心来源
1.好的领导班子
2.好的改革思路
3.好的发展环境
4.好的发展趋势
精彩提案1 建议6年后撤销全部街道办事处
建立“两级政府,一级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城市公共治理结构
提案者:市社科院课题组
提案名:《关于“十一五”期间深圳市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
改革目标:建立公共治理型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治理过程的主基调由行政控制转为合作协商。”对于“十一五”期间深圳社会管理改革的未来,社科院课题组的专家王世巍、汤庭芬、李朝晖、钭哲园和孟伟提出,未来深圳应将建立现代公共治理型社会管理体制作为改革目标模式,除治理过程的转变外,未来社会治理的主体将由单一的政府组织,转变为政府、社区组织、其它非营利组织、辖区单位、市民等公共参与的多主体;治理组织体系由强调垂直科层结构转变为强调横向网络结构;追求的价值是社会各类主体的责任性、合作性、协商性和互动性。
该课题组认为深圳已经具有了建立公共治理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和优势。作为新兴移民城市,深圳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包袱小,处于正在形成中的阶段,建议在“十一五”期间,深圳在社会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适度超前”。在改革策略上选择社区管理体制、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社会福利体制改革作为重点突破口。
实施步骤:社区改革可分三阶段
按照提案设计的方案,深圳实行城市社区改革首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三部曲”:一是“让位”,就是将街道办事处“减肥、瘦身”。重点是梳理街道职责,剥离没有法定依据、职责不清等职能,上交属于行政事项的职能给区政府职能部门,下交属于社会化的职能给社区,把公益性服务工作交给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承担;二是“归位”,就是还自治职能于社区,推进社区工作社会化,培育发展社区服务实体、中介组织和专业性社会工作机构;三是“退位”,适当时候撤销街道办事处,建立市政府、区政府两级政府与一级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城市公共治理结构。
在提案中,还详细列出了社区改革的实施步骤:第一阶段从2006年到2008年,进行撤销街道办事处试点工作,创新社区公共治理结构、社区组织体系和社区工作运行机制;第二阶段从2008年到2010年,要扩大撤销街道办事处的试点,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第三阶段从2010年到2013年,撤销全部街道办事处。
专家评价:这套方案有待检验
“撤销深圳的街道办事处?”初听这个建议,正在北京的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唐娟表示比较惊讶,“这种两级政府与一级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结构的确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一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