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少量温州客人曾经拜访过珠三角地区,但很快就兴趣索然地离开,折道向北。此后,整个中国的楼市沸点一直停留在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但现在,不胜重荷的长三角楼市在宏观调控下逐渐沉寂,人们重新将目光投向珠三角--在跳跃的
房价背后,那些有钱人又回来了?
在深圳奋斗了6年,李大志终于成为深圳一家媒体的中层干部,并拥有近2万元的月薪,但他仍然买不起一套理想的房子。
"买得起的只是那些花钱不用数的人。"这个40岁的男人说。去年他舍不得掏出140万元买下一套香蜜湖熙园的房子。一年后,他发现那套房子卖到了240万元。
今年以来,深圳的房价开始温和而坚定地上升,而这个城市历来以房价平稳著称。10月以后,上升的幅度变得越来越大。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2004年的深圳市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5994元,今年1月1日至11月25日的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6912元,如果单论11月的话,这个数字则达到每平方米8328元。
不惟深圳,广州、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各城市的房价最近皆有明显升温。
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反常现象。几年前,少量温州客人曾经拜访过珠三角地区,但很快就兴趣索然地离开,折道向北。
此后,整个中国的楼市沸点一直停留在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但现在,不胜重荷的长三角楼市在宏观调控下逐渐沉寂,人们重新将目光投向珠三角--在跳跃的房价背后,那些有钱人又回来了?
火爆开场
购房者发泄着情绪,他们与销售者发生了激烈冲突。这一场景似乎成为此后两个月深圳楼价剧涨的前奏。
这一幕发生在万科17英里二期项目开盘第一天。这个项目于10月1日开盘,开发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在这个月,深圳一共有28个新楼盘进入市场,折前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0010元。
万科17英里二期项目采取的是分期销售方式,当天只推出所有324套单位中的100余套。分期销售是刺激销售的一种手段--开发商在开发项目取得预售证前实行提前登记,然后收取认筹金,只销售部分单位,却集中所有已交纳认筹金的客户抽签选房。这不仅能造成购房者抢购的假象,还能使发展商借此在推出余下单位时提高价格。在深圳10月进入市场的28个楼盘之中,有20个楼盘采取了这种销售方式。
世联地产顾问(深圳)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11月的新楼盘在开盘当天的选房率或销售率几乎都在50%左右,最高的甚至达到98%。这说明,分期销售确实起到了刺激销售的效果。
但这次它给购房者的刺激太强烈。万科17英里二期项目的初期定价为每平方米1.6万元,后来的开盘均价是每平方米2.2万元。万科当天再次推出50套单位,即便其价格已抬升至每平方米2.5万元,也没能满足等待的购房者--也就是说,吃过一顿午饭,它又上涨了3000元。
11月11日,深圳市国土局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采取提前登记、集中开盘、分期销售的售房模式。同时发布的还有另外三条规定。
该局房产管理处处长耿继进认为,炒作是引发这次深圳房价剧烈上涨的三个原因之一。“个别中介机构采取的销售模式人为制造紧张气氛,加剧部分购房者的追涨行为。”他说。
“紧张气氛”绷紧了购房者脑子里的弦,当知道自己交纳了认筹金却选不到房的时候,他们和开发商发生了冲突。这导致了万科17英里销售的停止。
万科17英里位于龙岗区葵涌镇溪涌村。在10月,龙岗区一共有9个新楼盘入市,深圳市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深港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龙岗区在10月的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加49.14%,销售金额同比增加72%。这次深圳房价上涨几乎覆盖了特区内外的各个辖区。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和龙岗区的平均房价都涨了30%以上。
到了11月,29个新楼盘进入市场。深圳市国土局提供的数字是,住宅销售套数为10020套,销售面积为93.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为78.12亿元,建筑面积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8328元。所有的数字都比上个月又高了许多。
热钱争辩
人们开始为深圳房价上涨的原因而争辩。一个屡屡被提及的说法是,将近200亿元的资金从房价走低的长江三角洲撤离,来到了深圳。
没有人能够证实这个说法。深圳市国土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按金额计算,深圳房地产市场在10月的内销比例是89.95%,11月是93.05%。
所谓内销指并非以来自台、港、澳和外国的资金购买,这个数据以购房合同在房产管理局的备案数据为准,由电脑系统自动生成。
耿继进字斟句酌地说:“台、港、澳地区购房比例在正常波动范围内,这两个月还相对缩小。通过对典型楼盘的抽样调查,没有发现所谓大规模的200亿元的不在深圳居住的群体在深圳购房。”
但对于外来资金的另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