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视线
深圳新房交易量下行
专家建议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勿盲目入市
在“国十五条”出台后,二手房交易即将萎缩已成业内共识,而新房市场将有何新的变化?从5月末开始,记者连日关注深圳国土和房地产管理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每日全市商品房成交信息,据该信息显示,5月内深圳新房日成交量基本在200套左右徘徊,在5月30日达到了历史性的602套,从6月1日起成交量巨减至109套,而6月6日则回落到了75套,截止记者发稿,最新统计显示6月7日全市成交107套。与4、5月份相比,在“国十五条”出台后,深圳新房市场成交量下行趋势明显。
从602套到75套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细则出台前几日,全市成交量出现明显上升,5月30日达到了602套,成交总面积达到了6.7万平方米,其中宝安成交347套,其套数、销售面积和交易金额均位列全市之冠,盐田以12套居末,南山当日成交套数为59套。5月31日稍有回落,全市共成交423套。
逆转出现在6月1日也即“国十五条”实施当天,该日全市成交量仅为106套,不及5月末成交量的1/3。至6月6日,全市交易量跌到了历史最低点,仅有75套单位成交,其中除龙岗(30套)和宝安(19套)交易量达到了10位数以上,其他各区均以个位数收场,分别为罗湖5套,福田9套,南山8套,盐田5套。
根据统计显示,目前深圳新房市场最明显的表现特征为,交易量、交易面积及交易金额的下降,但房价却无明显下行趋势。
新盘市场观望浓厚
相关专家之前曾预测新房市场小户型市场将受到冲击,而豪宅和大户型市场将持续走高,但通过目前的状况判断,这一趋势似乎并不明显,至少目前呈现的是交易量的普遍萎缩,豪宅和大户型的销售并没有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反弹。
一位不透露名字的发展商称,其实目前不管是新房还是三级市场,消费者的观望心态已经异常浓重,许多人认为“90平方米以下住宅占70%的开发量”将对大户型市场是利好,但这种利好并不会很快的显示出来,因为消费者是在对整个宏观调控政策做判断,其中包括首付比例、银行利息等各个环节,而并不仅仅关注将来大户型是否真的稀缺。
他认为,目前的成交量下降并不是问题的本质,交易量的下降只能说明消费者尚在等待调控的效果,而调控效果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房价是否下降,如果不降,僵持一段时间后,市场会像去年一样再度出现强烈反弹,出现报复性消费,而房价将有可能随之升高。
该人士认为,目前市场处于最为微妙的时期,政府、发展商、消费者正在进行一场多方博弈,他建议消费者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切勿盲目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