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运不是奥运 龙岗房价却急速"破万"
- 2007年06月15日
- 当“大运”遇上地产
当大运遇上地产会怎样?不可否认的是,大运会首先是对城市区域价值集中的一次提升。任何一个重要的国际性赛事,同时都会伴随一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运动,可以预见的是交通、旅游、酒店、商业百货、建筑建材、地产等六大行业将直接受益于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从而令龙岗中心城的城市化大步提速。
例如为了配合大运中心城的建设,深圳市原有交通基础设施将迅速得到完善,以深圳为中心的一小时都市圈内拥有中国最密集、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机场群及连接周边的城际轨道交通网;深圳还将投入49.69亿元资金进行所有新场馆的建设和现有场馆的维修改造;深圳还将投资9.33亿元建设大运村,大运村规划容量为1.2万人;到2011年,深圳星级宾馆总数将扩充至1000家,绝大部分位于市区主要街道,从而满足大运会的住宿要求。类似这样的大运会直接投资就高达200亿元人民币,而其回报就是刺激龙岗大运板块的城市配套得到大幅改善。
龙岗房价急速“破万”
然而,需要理智对待的是,大运会终究只是一个体育赛事,它对城市发展的价值并不是万能的,“1992年的巴赛罗那奥运会推动了该城市住宅价值增值250—300%”,对比这样的观点,大运会并不应对区域房价有如此强的促涨作用。
首先相对奥运来说,大运的利好刺激是区域性的,改变的也仅仅是一座城市部分区域的功能与价值;当举国上下聚焦北京奥运时,深圳大运更多的体现城市品牌和深圳人的形象。深圳市社科院城市运营中心主任高海燕就称:“大运会总体上还是一个相对‘行业化’的专业赛事;而奥运会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形象。”更何况,无论奥运还是大运,这种对区域生活设施、生活价值的提升影响,都并非是短期的。龙岗大运板块的地产项目,仍需考虑如何完善周边的生活配套,营造生活氛围,促使更广泛的关内人群实质性在龙岗居住置业。
但是事实是,据有关数据显示,申办大运成功后一个月时间内,龙岗中心城在售项目普遍上涨了30%,随后每个月都保持了近10%的涨幅,目前品牌开发商开发的数个新盘均价都已破万,保持在每平米1.2万至1.3万的价位。
2011年深圳地产会怎样?
对于大运会给龙岗中心城造成的“价格效应”,不少人都表示了担忧,一位业内人士就称,以龙岗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如此的房价基本接近极限,“很难有说服力的利好,支撑片区房价短期内的继续上涨。”一位置业者也表示,距离2011年还有4年,经历2008年奥运后的深圳地产,会不会有什么调整?届时的楼市又将怎样?现在就利用大运概念大肆涨价,会不会太早了点。
据记者了解,近期龙岗中心城在售的项目,依然是以本地自住型市场消化为主,剩余的就是投资性购买,这一比例将近40%;而关内人群在龙岗中心城自住置业仍是少数。这也表明大运会的种种利好概念,并没有影响自住性买家的置业打算,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龙岗地产投机的升温。
给“大运地产”浇点冷水
深圳大运,经过地产的“传播”与“粉饰”,就变成了地产“奥运”。
目前的深圳楼市,大有将奥运会的巨大效应嫁接到深圳地产之势。“1992年的巴赛罗那奥运会推动了该城市住宅价值增值250—300%”,然而正如一位专家私下说的:“上届奥运会是在雅典举行,但是又有谁记得上届大运会是在哪里举行呢?”虽称“小奥运”,但毕竟是小,无论是规模、影响、效应都去之千里。
深圳地产大有“大运”赶超“奥运”之势,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其中的炒作味道。
《2007深圳地产蓝皮书》的观点认为,深圳地产向来就有“透支概念”与“过度营销”的恶习,当年的西部通道如此,地铁线如此,现在的大运会又欲重演,这种过度的炒作,很可能导致的就是价格与价值的脱离。当年西部通道规划之时,南山部分房价也曾恶涨,但今日跨海大桥即将通车,其价格仍是原地不动。
大运会对深圳地产肯定是利好,但诚如《2007深圳地产蓝皮书》所认为的,这更多是一种长期效应,一种基于区域城市化提升与生活配套大幅改进的深远影响。大运会来了,不到半年房价就近乎翻了一番,深圳地产未免过于短视,过于急功近利了些。
或许到2010年,乃至大运会举办的前夕,大运对于地产的利好才会一一凸现出来,这样的蓝图依然是值得憧憬的。
大运来了,当深圳人憧憬2011年的盛况时,关外的房子也开始忙着涨价了。一位开发商人士私下说:“通宵达旦地看大运会的申办的现场直播。”结果第二天其位于龙岗大运板块的项目,就每平米涨了1000块。“1992年的巴赛罗那奥运会推动了该城市住宅价值增值250—300%”还有观点为此兴波助澜……
大运来了,这是好事;然而当前就借助大运,促涨房价;甚至拿大运与奥运一起说事,这就不见得是理智的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