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表示进入中国楼市非“炒楼”而是意在长远
专家称对外资购楼宜严格监管
日前在上海“2006行销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一些境外投资机构否认存在外资大量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象,称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并非是预期人民币会升值的短期投资行为。
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卡斯·彼特森说,目前公司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额还不到在日本投资额的5%,投资时并没有将汇率变动可能获得的收益考虑在内,而是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和较高的收益率。
但知名物业投资顾问公司上海策源机构的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先后在2004年12月、2005年6月和9月,以6000万美元、8.46亿港元和9000万美元购买上海市三处物业;今年4月,再斥资7亿多元人民币签下陆家嘴中央公寓4幢楼。最近在商业地产市场频出“大手笔”的国际金融机构还有高盛集团、花旗集团等,美国的两家基金也已买下上海豫园庙前广场项目。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副院长陈晟说,不仅是大的国外投资机构,外资的私募基金也在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且总数巨大、无法监控。
对外资经营中国房地产是长线投资还是短期行为问题,易居中国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丁祖昱说,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很多外资金融机构所购的房地产项目在5年内会转手变现,倒是一些港资公司可能不是投资者,而是作为经营者,着眼长远。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建议征收房地产汇率调节税,即对外籍人士出售房地产时,因人民币升值所套获利润征税,除非另行购买价格更高的房地产。
由于5月29日出台的九部门楼市调控《意见》未涉及外资“炒楼”问题,业内人士呼吁不能让“炒楼”外资脱离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