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新政出台,让咱老百姓又点燃了即将熄灭的买房梦想。但是我还是想说两句,不买房行吗?
《欲望城市》中的凯利代表了繁华都市中的新女性,如果把她所有买鞋的钱加在一起足够支付房子的首付,可她却从来没动过这个念头。在她看来,病了有医疗保险,老了就住到养老院去,能享受的时候就尽情享受,何必为了一套房子累死累活?
如果买了房子,对咱普通老百姓则意味着生活开支被尽可能地压缩、旅游计划被一再地搁置、所有的爱好可能变成一种奢侈。不敢跳槽,不敢创业,甚至不敢和老板当面顶撞…… 为了一套房子,除了这些付出的代价外,你还将面对“高房价”、“高利率”、“高首付”的“三高”压力。不过更让人心惊肉跳的是楼市如股市,有涨就有跌。
全国人民热衷于购房。“要改善居住就要买房”的思维暗示把所有的家庭都往商品房私有化上推,市场岂能不热,房价岂能不高?随着住房的社会化、商品化,买房几乎成为成都人的第一大消费支出。在房地产开始大热的2004年,成都市区居民人均购房支出甚至达到2237元,差不多是居民消费总支出的20%。据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2005年5月对全国16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的调查显示,1998年16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房屋平均自有率为37%,2004年,16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房屋平均自有率达到70%。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成都住房私有率则已占到总数的84.3%。
大多美国人平均一生换7次房, 他们只租房不买房,喜欢跳槽和在城市间移动,以搬家为乐趣。租房,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理财之道。美国的住房自有率只有65%,德国只有45%,瑞士约30%,但这些国家居民的住房水平并不低。经过上百年的市场化积累,欧美发达国家住房的平均自有率也不超过60%左右。其实,并不是住房私有化越高,住房水平才越高。如果说买房是改善居住条件的途径,那租房也是。买房注重的是房屋的产权,而租赁更注重房屋的居住使用功能,租房也是一种时尚。
改善住房的方式很多,为什么一定得买呢?
资料链接:
楼市调控分步走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7日,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房地产市场形势,认为:目前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并提出八条措施加强引导和调控。
2005年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自2004年10月央行自10年来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之后,2005年的二次加息和2006年4月的第三次加息则是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信号……
2005年5月11日,国家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规划调控,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应量。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收回土地使用权;不足2年转手交易的全额征收营业税;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对虚构买卖合同、囤积房源、恶意哄抬房价等公开予以曝光;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2005年6月1日起,个人购买住房不足2年转手交易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转手交易时免征营业税……自2005年6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2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免征营业税;对个人购买非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售房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
200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报告显示:房价上涨过快暴露中国房地产市场五大制度缺陷,我国房地产信贷面临六大风险。央行建议:应实施住房贷款税收抵扣;取消房屋预售制度;发放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引发房地产强烈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