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 港台房企20年之印证:速度的代价是惨痛的!
  • 2004年12月07日
  •     与内地塔吊林立、遍地开工的情形不同,在香港、新加坡的新建项目或是见缝插针,或靠填海出地,而台北则是在老城区之外的信义区,像上海翻新浦东一样,再造新城。无论是台北、新加坡、香港,从其新建筑的规模看,甚至不如国内的一个中型城市那样令人目炫。

      中国内地目前的建造规模相当于每年再造一个“澳洲”,如此速度,我们能没有代价吗?位于台中日月潭的“涵碧楼”,由澳洲设计师主笔,设计费投入2000万元,耗时三年。设计费多少权且不论,仅时长三年,内地开发商就无以比肩,靠银行放出的短期贷款,像一把利剑悬在开发商的头顶之上,而设计方案,多则半年,少则三个月必须出炉,根本没有时间精雕细磨。

      以此看,说境外设计师把中国当成了新建筑试验场,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肆意涂抹,颇有不公之处。“涵碧楼”是中式建筑,但由澳洲设计师主笔,这几乎算得上建筑设计中最苛刻的题目,让一个外国人去做“中而新”的建筑,但这个尘埃落定的方盒子,最终得到了华人设计圈的普遍认可,洋大师看来并非个个水土不服,只是他在新土地上的创作,需要一个自身的“根系”逐渐浸漫到新土壤的过程,而真正扎根之后,生长出的果实必然不再畸形。

      应当说台中“涵碧楼”沉淀下的不仅是中式建筑的复兴,更是经济膨胀期过后,从浮躁中漏得的平静,做一件事就要踏踏实实,“既快又多且好”的事,从来就没有。这个规律从港台地产企业近二十年的演进中,同样得到印证。 

      “在经济飞速膨胀时期,我们也曾经尝试在几个领域内展开攻势,可事实证明,多元化的做法只能招致非常糟糕的结果,一个团队只应专注于一个领域”,有着115年不倒招牌的英资企业怡和集团旗下的香港置地总裁苏兆明,并不避讳自己曾经有过的短板,而一年前台湾建筑协会理事长赖正镒、万科董事长王石几乎操着同样的口吻表达了这样的论断: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是房地产企业可以生存下去的惟一通道。目前尚能在港台地区坚挺的房地产企业,无不在某一类产品的运作上,细致入微。

      以此看,事实上,“到位的产品设计”与“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企业扩张理念”,情同表理,相互映证,因为只有针对某一个细分的市场,才有可能围绕一个目标不断试错,这个“目标”,才能变得越来越清晰无误。国内的万科、招商、阳光100如此,香港置地如此,台湾远雄、乡林也如此。

  深圳市新豪方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2015-2018 Holdfound 联系我们 | 备案:粤ICP备17102985号-1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