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住交会在一片喧闹中开幕,又在一片喧嚣中落幕,全国的房产媒体的镁光灯都对准了上海浦东国际博览中心,从政府官员到地产巨头在其中来来往往。将他们的言语过滤之后,我们听到的是一片整齐划一的“涨声”。在这里,我们只是作为一个记录者,把他们的精粹语言展现给广大读者,以供慢慢体味。
龙永图:
整体市场不会存在泡沫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整体评价应该是不存在泡沫的。
泡沫在经济学的含义上来说是指需求太小,风险太大。但是就目前的经济形势作专业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房地产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至少还将维持20年。为什么?拿我们与外国人民的生活作个比较后,我们发现自己并不羡慕外国的饮食,我们比他们吃得好,但我们羡慕他们的环境、他们的居住质量,因此可以说,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最大改善空间就在房子上。据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房产的整体市场不会存在泡沫。
整体市场没有泡沫并不表示没有问题,目前房产市场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就是结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业界思考的。房屋建设需要国际化,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把具有世界标准、国际上最优秀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另一方面,城市中不同阶层的百姓对房子的需求问题以及贫富悬殊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国外房产市场发展成熟经验的同时,还要避免城市贫民窟的产生,避免不安定产生。国外很多大城市曾普遍存在贫富差距、贫民窟以及交通等问题,这是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应引以为鉴的。我们虽然在大城市建造许多别墅,但如果大多数的人买不起、住不起房子,就会存在贫民窟现象,那么造再多的别墅也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市场化是解决房地产发展问题的主要手段,但市场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社会公正的问题。我有一种感觉,一谈到中国的富豪,好像一半是房地产开发商,而且一旦谈到某人是否有钱,好像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在海南或者什么地方炒过房地产的。因此我们感到这里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不是要翻旧账,去看他们怎么发家的,但既然我们的房地产业有那么多的富豪,他们能不能表示出一点社会责任感、良知和良心,考虑一下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老百姓还没有房子住呢?
任志强:
房价涨没有什么可怕的
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大概离美国同等的发展阶段相差了40到60年,因此我们必须大幅度提高房地产的投资和房地产在中国GDP中的比重,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的20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达到历史上这些发达国家已经在40年或者是50年以前走过的路,这是我们得出的基本判断。由此,我们认为宏观调控不会对房地产有多大影响,甚至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应该有更充足的发展余地。在今后的20年或者30年的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必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有人让我预测明年的房地产发展会怎样,如果中国不改变现行的土地政策,我们预计明年可能会出现土地饥荒。而如果明年的房屋供应量不能像我们预期那样大量增加的话,房价还要继续涨,而且增长的幅度还会很大。中国的传统是什么?传统是大家都希望有自己的一套房子,而刚刚开始有欲望、或者有能力去购买房子的时候,我们恰恰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明年土地市场可能仍然会处于一个极度饥荒的供应情况,而让市场价格在宏观调控的预期中达不到能够平稳增长的目标。我们已经出现了连续多年的销售大于竣工的情况。相比之下,土地在明年的供应过程中增幅很低,开工量的增长也很低,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新开工量的负增长,这就预示明年的供应量将处于一个更加紧张的状况。很多城市政府都在担心,说房价增长过快了,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土地供应,房价增长还会加速。
房价增长有什么可怕的吗?我们希望更多的富人去买高价的土地和房屋,政府也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钱去补贴穷人和改善城市,这也许是中国人需要改变的一种政府管理概念。如果这个概念转化了,也许城市发展的速度会更快。
假如我们不能满足各个阶层的需求,这个市场可能不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欢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认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每年一定有5%的人变成富翁,一定有5%的人从买不起房子变成买得起房子,一定有5%的人从住旧房子变成住新房子,从住小房子变成住大房子,从住破房子变成住好房子,这个过程大概需要经过100年。这个预期告诉大家,不管宏观怎么调控,中国已经达到了以汽车和住房销售为主的时代。我们这次做的工作报告,就是希望我们的观点能够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新认识。
王石:
外资进入带来巨大风险
万科集团董事长
从2003年的统计来看,外资进入房地产,尤其是现在主流的住宅市场,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多。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