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一贯以市场化手段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但实践证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意图调控市场供求关系的政策均显不力:一方面,开发商手中握有巨量存量土地,使政府欲通过调节土地供给来控制商品房供给的意图落空;另一方面,投资之风日盛,需求屡控不下。市
场调节不是万能灵药,那么政府调控市场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
调控供给的手失灵?
在市场存在大量存量土地的情况下,政府调控供给已成为相当困难的事:放量供地也许只造成存量土地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不一定能有效平抑房价;紧缩供地不一定能逼出存量土地转化为商品房,房价可能更快上涨。
供应不足被指为这两年房价飞涨的根本原因。包括开发商、老百姓、学者在内的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这是政府批地太少造成的,只要加大土地供应量,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就可能解决。调控房价的期望,更多地落在了政府的身上,因为土地握在政府手里。
但是,政府真的能有效调节供给吗?它直接控制的只是土地供应量,而不是房屋供应量。有相当数量的土地批出去后,没有变成商品房,而是掌握在开发商手中。在市场存在巨量存量土地的情况下,调控供给成为相当困难的事:放量供地也许只造成存量土地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不能有效平抑房价;紧缩供地不一定能逼出存量土地转化为商品房,房价可能更快上涨。
谁该为高房价埋单?
2004年12月初举行的第六届住交会是在“涨声”中结束的。与会的地产大鳄们齐言2005年房价必涨。他们的理由是:没有充分的土地供应。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在一个论坛上表示,明年土地市场可能仍然会处于一个极度饥荒的供应情况,导致市场价格在宏观调控的预期中达不到能够平稳增长的目标。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连续多年的销售大于竣工的情况。相比之下,土地在供应过程中增幅很低,开工量的增长也很低,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新开工量的负增长,这就预示明年的供应量将处于一个更加紧张的状况。很多城市政府都在担心,说房价增长过快了,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土地供应,房价增长还会加速。
任志强们的逻辑是,政府土地供应不足,将导致房价加速增长。当然,这有一定的道理。但现实的情况是,开发商的手中也掌握了大量的存量土地,如果这些存量土地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不仅将明显影响供求关系,进而平抑房价上涨,甚至可能导致房价下降。目前,据上海市政府统计,上海存量土地约在3672公顷左右,若按容积率1.5计算,这些土地可为上海提供3年的住宅供应量。
存量土地状况
存量土地为什么没有进行开发?采访的专家、开发商、房产研究机构、“地虫”都给出了各自的理由。
大开发商手中或多或少都有土地储备,这几乎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开发商们的共识。然而有趣的是,一面是企业在叫嚷政府供地紧缩;一面又是企业以战略储备为名,囤积两年开发量以上的土地。而这又明显有违于政府对于土地闲置两年不开发即要收回的规定。
为什么进行土地储备?在大腕们看来,这是个可笑的问题。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项斌说:“土地储备意味着后劲。”;上海万科总经理丁长峰的回答是,“可持续发展力。”招商地产总经理林少斌听后则笑了起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没有地,还能做什么呢?这部分存量土地,作为开发商的战略储备,就不是目前开发用的。
确实有不少开发商在故意“捂地”。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说,近两年上海房价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地价以30%~50%的速度增长,而6%左右的银行贷款利息相比之下是太低了。
上海科赛房地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春尧介绍说,有些手中有一两块地的小企业,它们并不打算自己开发,也不急于脱手,而是慢慢“捂”着等地价增值再转让。对它们来说,低价增值的利润已经很高了,房地产开发方面自己并不专业,去做反而有风险。
另有一种外销房用地,通常都闲置了七八年甚至十年。上海荒岛房产工作室研展部经理冯伟介绍,1993年前后,一些开发商因为外销房市场火爆,高价拿下土地,完成了动拆迁后,外销房房价受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内外销房并轨的影响而大幅下滑。于是,开发商就选择囤积伺售。开发商前期投入很多,政府收回很难,很多地块就进行绿化,一直闲置。
以上的情况是开发商自己决定暂时不开发。与此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是,拥有土地的开发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进行开发。
资金问题首当其冲。在南汇等地,一些村政府背景的小企业,手中握有土地,交付了部分或全部地价款,但没有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资金。这些无力开发的开发商往往选择在二手地市场上转让地块。个别大公司也可能碰到资金链的问题转让地块。上海一家大型房产集团,因为在二三线城市铺开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