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 楼市负成交 开发商仍选择"泼脏水""死扛高价"
  • 2005年07月14日
  •     除了观望还是观望,交易量大幅缩水,甚至出现“负成交”,面对长三角楼市的“冰冻”行情,一些开发商不是因势调整自身的暴利预期、定价体系,而是转移矛头,竟赖是中央的楼市调控政策“造成了消费恐慌、自用市场严重伤及”。

      果真是调控政策给楼市惹了祸?

      楼市持续清淡是不争的事实。以上海市场为例,据金丰易居·上房销售监测统计,6月份前半月上海新房只售出5.9万平方米,约为去年同期的6%。5月份,楼市供求比(新增商品房面积与实际成交面积之比)达到1:0.42,有74%的新楼盘单月出售不足10套。“这个数字让我们自己都吓了一跳。”金丰易居·上房销售市场研究中心经理郑翎昀说。

      官方网站“网上房地产”显示,6月1日全上海可售房屋在50套以上的在售楼盘有167个,到了月末,零成交的楼盘有75个,占44.9%。更有甚者,一些楼盘可售房源竟“越卖越多”,因为合同撤销的数超过了签约数,出现了“负成交”。 徐家汇的“汇峰鼎园2”、浦东的“世茂滨江2”等中心城区的楼盘,可售房源在6月份均多出了两三套,而宝山的“三湘盛世花园1”和松江的“松云水苑”,更是“多”出了7至18套不等。

        南京、杭州的情况与上海一样,买家持币观望,市场深度僵持,新房成交量连续两个月锐减五成以上。

      究竟是什么导致市场交投清淡?上海某大开发商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大谈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造成了消费恐慌、自用市场严重伤及,政策的效用开始受偏移、受扩大。”这位地产界人士声称,是政策导致“消费预期被完全扭转”“真正的消费者也持币观望”“想购买的不购买了,想改善的不改善了”,于是“消费进入抑制阶段”。 一句话,眼下的楼市不景气,是因调控政策“误伤了自用客户”。

      如此观点记者曾在不同的场合数次听到,在开发商中很有市场。它不是某个人的看法,而是利益群体的普遍意识。但对于开发商的“政策祸水”论,买房人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有力地回击:凡是价格相对适中的新盘,销售行情均逆市上扬;大凡成为热点的多是中低价房,而萧条的恰恰是高价房。

      在上海,5月成交百套以上的11个楼盘,均价集中在5000元到8000元之间;而当月销售排行末十位的楼盘,均价绝大部分在万元以上。全市66.5%的成交面积集中在外环线以外的中低价区域。在南京,网上房地产统计数据显示,江宁、江北等地价格在40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宅,销售火热。与高档房乏人问津相成鲜明对比,6月份这两个低价区域的日成交总量约占南京市成交总量的一半。在杭州,不同板块中的低价楼盘也备受青睐。譬如下沙区的天元公寓,走中低价路线,开盘均价为4500/平方米,比同一地段一个月前开盘的楼盘便宜1000多元,结果,一路热销,连续多日居杭州新盘成交排行榜榜首。6月中下旬,杭州市透明售房网显示,成交量排在前列的城西天河西苑、九堡圆梦园二期、下城丽景家园等楼盘,开盘均价基本上都比周围楼盘便宜千元。

      在整体萧条的楼市,中低价住房“冰里俏”说明:眼下楼市凋零的罪魁绝非调控政策,而是高房价与购买力之间的鸿沟。南京房地产研究所专家分析,为什么同在南京河西板块,开盘起价为6500元/平方米的万科光明城市销售冷清,而其后以4700元/平方米开盘的“中海塞纳丽舍”受热烈追捧,日销量位居全市之首?价格,还是价格问题。当高房价超出了市场购买力可承受的范围时,对于买家而言,观望、退市是唯一理性的选择,而预期只是加重了这场对峙。

      “眼下楼市冷清,关键是价格有没有调整到位。”方方地产工作室的分析人士指出,要想真正刺激销售,冲破僵局,房价必须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认为,如果上海房价总体下调30%,可以预期成交量会上升到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

      业内人士指出,既然房价过高、涨幅过快是房地产市场诸多问题的导火索,降价理应成为解决问题的起点,至少,它应是治理楼市冷淡不可或缺的一味良药。当下,开发商们该顺应市场,调整定价,而不是泼脏水、转移视线,死扛高价。

  深圳市新豪方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2015-2018 Holdfound 联系我们 | 备案:粤ICP备17102985号-1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