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进入“敏感期”
11月2日,本报地产新闻部与深圳房地产十大品牌顾问机构研究中心把脉当前深圳房地产市场走势
11月2日,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四条建议,经媒体披露后,在业内外产生巨大反响。
当天下午,本报地产新闻部在卓越大厦顶楼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敏感时期的深圳楼市”的研讨会,十大地产品牌中介机构的代表出席研讨会,对深圳楼市目前出现的“房荒论”、房价问题以及政府研究机构所提出的四条建议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今后市场的发展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深圳房价非理性上涨?
日前,某财经媒体报道“深圳地产投资成分占30%”,对此,深圳地产专业人士认为,今年深圳楼市的投资比例对比往年,确实有所增长,但深圳楼市的刚性需求仍然是非常坚挺的,远没有达到30%这样一个数字。
星彦地产市场研究中心经理青忠贵分析说,目前很多楼盘一推出,快则1、2天、慢则半个月就售罄,应该说这已经是发出的一个警报信号,说明市场上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存在一些不规范、不理性的因素。
从供求关系来分析现在房价高居不下的原因。首先在供应链,今年3-5月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全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市民都处于一个观望状态,导致在短期内,一度出现市场供应不足的现象。就深圳市场来看,深圳目前的土地面积与人口比例出现一种不协调的态势,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从中长期来看,仍然面临着供应不足的问题。
其次从需求来看,深圳每年人口都在增长,对住房的需求量自然也会随之上涨。且深圳市民购买房产,90%以上是用来自住,可以说,需求是非常刚性的。
此外,今年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是,投资比例有所增长。这是因为房价上涨,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比较好的投资信号,一些原本没有购房需求的人可能因为这个信号而加入到投资者的行列中来。
目前深圳的房价,与其他房产较发达的城市比较,仍然是处于非常理性、正常的一个状态。从上海的房价来看,2001年是每平方米3000多元,而今年均价已经达到7029元/平方米;而深圳2001年的均价已经是5000多元/平方米,今年是刚突破6000元/平方米,如果这样纵比来看,深圳的房价并没有偏离正常的轨道。当然,应该看到,房价一味高涨,对整个城市发展,人民生活都不是一个好事情,会影响到深圳的整体竞争力。
“‘房荒’其实是假象,因为政策的影响,开发商对销售节奏普遍进行了调整,所以造成这样一种假象”。
尊地地产研究部副经理翁楚鑫谈到,从宏观来看,经过上半年的政策观望期以后,消费者在下半年对市场的期望值很高,购买力也在下半年相对集中地爆发出来;还有是处于房地产产业链的各类企业,受市场化的作用,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房价上涨对其利润的增长自然是有帮助的;目前市民的投资渠道有限,股市现在不太乐观,一些手头有闲散资金的消费者会选择投资不动产,在客观上也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定心丸”还是“救心丸”?
“‘房荒’不是靠这些数字来判定,关键是老百姓能买到房。政府提供给老百姓的除了‘定心丸’,还要有‘救心丸’”。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总监张伟表示,就研究中心提出的四条建议,表明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当前房产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业内人士,非常赞同政府能够对行业和市场的某些不健康、不规范的信号和现象进行提前干预,这样对于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这些政策,在制定宏观政策的同时,要考虑是否具有现实的可实施性,以及在执行时,应该依据怎样的标准。比如,建议提出打击囤积土地,那么如何判定哪些土地是2年未开发,怎样具体实施下去。张伟认为,第三条提高首付比例目前是很有必要的。其中对非普通住宅还可以再提高首付标准,甚至可以考虑要全部现金支付。还有建议政府还应该采取更多的调控手段,不仅仅只依赖土地手段。像香港、上海,除了通过土地配置手段外,还普遍采用了出售现楼的办法。让老百姓可以亲眼看到这些利好,从而实现理性购房。这点深圳可以更多的借鉴。星彦地产青忠贵对政府研究部门提出的四条建议表达了看法,他认为其中打击囤积房源,加强市场监督是非常明智的,也是最具现实性的一个举措。目前,很多发达城市采取的是每天公布房产成交价,并及时通报土地及房源的具体信息。目前深圳对土地配置以及房源的公布还没有实现完全透明化,这样普通市民很难掌握正确的市场信息,容易受暂时的一些现象干扰,而盲目跟风进行交易。世联地产的与会代表认为,出于种种原因,深圳楼市今年的价格有比较大幅度的上涨,但仍然是在理性范畴,且长远来看,深圳楼市仍然会健康、稳定地前进。
今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可谓是前所未有。相对于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