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据编撰《蓝皮书》的专家预测,全国房价将长期上涨,今年小幅升高。具体到个别城市而言,广州和深圳房价也会上涨。
据编撰《蓝皮书》的专家预测:由于土地开发成本的增加,土地一级市场全面实行招、拍、挂的出让形式,全国土地的价格将继续保持增势,由此而带来的将是商品住宅市场的价格上升。同时,受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商品住宅投资增幅减缓、商品住宅空置面积增幅逐步增加等因素影响,2006年的全国房价预期呈现小幅升高的势态。
可以预测的是,经济适用房、低端普通住宅需求将会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普通住宅市场细分加速。另外,受利率、价格以及供给的影响,别墅高档公寓的需求会基本维持在往年水平,不会出现大的增幅。
《蓝皮书》在调查广深两地的地价、居民收入、政策、人口、房屋造价等多种因素后预测,今年广州和深圳的房价仍将持续上涨趋势。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蓝皮书》选取国土资源部公布土地价格的35个大中城市作为环房匹配指数评价的样本城市。35个城市2005年房地产投资额占全国的60.5%,施工面积占全国52.2%,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50.6%,基本上代表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走势。
■ 解释
环房匹配指数
本次《蓝皮书》提出了“环房匹配指数”的概念,“环”指房地产市场环境,“房”指房价。“环房匹配指数”反映房价变化与房地产市场环境变化匹配的程度,指数越接近于零,说明两者的匹配程度越高。
广州这项指数是-0.54,表示广州房价变动速度低于房地产市场供求环境提供的空间。广州负值较小,表明房价变动与市场供求环境相对匹配。
深圳这项指数也是负数,为-4.44。深圳负值较大,表明房价变化与市场供求环境提供的空间相差很多,因此深圳房价上升空间较大。
■ 专家观点
广州房价或现拐点下降
广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德豪表示,他基本同意《蓝皮书》的说法,广州房价今年仍然看涨。不过,他认为广州房价上涨分为两级,一级是以珠江新城为代表的小部分地区,另一级则是其他地区。
陈德豪认为,随着地铁的开通、商业总部的落户,一些黄金地段的房价肯定还有上涨空间。“比如珠江新城,现在的房价已经超过了1万元/平方米。不过,这类地产吸引的都是有钱人,排斥了其他买房者。而这一做法会影响其他地区房价,因为这部门被排斥的买房者购买能力有限,不可能花太多钱供房。因此,除黄金地段外,其他地区的房价虽然会上涨,但不会跟去年一样迅猛,而是平稳上涨”。
陈德豪还认为,这两年房地产的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广州的物价水平也在提升,加上其他因素,房价上涨有必然的因素。
广州市房地产专家韩世同则认为,如果政策支持,今年广州房价可能会出现拐点。他认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政策、金融环境和地产业本身,“如果政策有变化,房价也会相应改变”。
他还指出,广州市政府限制房价的政策其实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目前落实的只有加大土地供应,而加大供应的,又多以商业用地为主”。他认为,广州市民目前需要改变消费心态,不能盲目追涨。
此外,韩世同认为在今年的全国、省、市两会上,房价都是焦点,“国家不可能视而不见,金融、税务、国土应该会有相关政策出台”。
香港复苏带涨深圳房价
对于深圳房价,陈德豪副教授认为去年上涨17%有更深层的原因。“土地供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认为是香港的拉动。目前,香港的房地产价格是深圳的10倍左右,香港的中低收入者,在深圳买套房的压力也不大,因此不少港人居住深圳。加上近两年香港经济出现复苏,股市再创新高,房地产价格随之上涨,导致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在深圳安家,这直接拉动了深圳房价”。
陈德豪认为,今年香港经济仍被看好,因此深圳的房价恐怕也会持续上涨。
■ 城市分析
广州:供不应求催涨房价
对于广州房价,《蓝皮书》作了详细分析,并预测广州今年房价仍将呈持续上涨的态势,并详细阐述了三个原因。
原因一:
已售预售房退出市场
自2005年6月开始,广州市尚未办理房产证的预售商品房不能办理二手交易手续。尽管此后广州部分二手中介公司通过变相操作以促成预售商品房的二手买卖,但11月份市房管局已经明确表示,严格禁止中介公司从事上述经营活动。
所以在2006年,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将不会有二手预售商品房进行转让